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豐富生動的語言文字既承載著這種文化,又不斷將其發揚光大。本文試圖從語言文字的側面反映中國計量史的燦爛文化。為此,精選了部分“成語”與“典故”說明中華民族的計量文化豐厚的底蘊。
分厘毫絲。在長度單位或重量(質量)單位中均為十進制,即一厘為十毫,一毫為十絲。意指一點點兒,形容認真負責,一絲不茍。
丈為長度單位,即十尺。此語出自唐韓愈《聽穎師彈琴》“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避Q:升,登。該成語原指琴聲陡然降落,猶如很深、很遠,后來用于形容聲譽、地位或經濟狀況急劇下降。丈:光芒萬丈、魔高一丈,也是說明長度。
咫(zhǐ)尺是中國古代長度單位,相當于手伸展時從手的下端到中指尖端的長度。據《說文解字》記載,中等婦人之手8寸為咫,即周尺的8寸。此意形容距離較近。
4 布手知尺
尺為長度單位。尺字是用手測量物體的象形字,通常為當手伸展時,從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離約為20厘米。
“尋”和“?!笔枪糯鷥蓚€長度單位。古書載有“倍仞謂之尋,尋舒兩肱”、“倍尋謂之?!?。尋為兩臂伸展后雙手指間的長度,故“八尺為尋”。即一尋為八尺;一常為十六尺。由于此長度為普通長度,于是人們將“尋常”引申為普通、一般的意思;不同尋常即指不一般的意思。
仞為古長度單位。據《孔從子》記載,“四尺為之仞”,即一仞等于四尺,起源于人體中心線到伸展手臂的手指尖端的距離,也即二仞為一尋,意指山很高,巍巍高山。
寸為長度單位,十分之一尺。形容很小一點的距離,指走路困難,比喻處境困難。
分為長度單位,即十分之一寸。相傳晉朝王羲之寫的字非常有力,一次他在木板上寫字,刻字的人發現墨汁滲入木板有三分之深,說明書法有力?,F多指分析問題,看問題很深刻、很透徹的意思。
里為長度單位,多表示路程的距離,約五百米。千里即很長,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長。比喻文筆、樂曲,氣勢奔放,或形勢、狀況急轉直下。里:一日千里、千里迢迢、鵬程萬里,也是喻千里萬里之長。
10 寸有所長
寸為長度單位,即十分之一尺,說明寸雖小,但也有長度。比喻平平常常的人和事,也會有它的長處。
尺和寸都是長度單位。《楚辭·卜居》中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意指由于應用于不同場合,尺有不夠長的時候,寸也有多余的時候。比喻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
舍為古長度單位名稱,古春秋時行軍三十里為舍。《左傳》中記載,晉公子重耳(晉公子)逃亡楚國時,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避君三舍”。后楚晉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后撤九十里。今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步為古長度單位名稱。據《會典》“以營造尺起度,五尺為步?!薄妒酚洝ぶ鼙炯o》上說,楚國將領養由基善于射箭,射相距百步遠的楊柳葉子能百發百中。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
鈞為古重量(質量下同)單位,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擔)。出自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中一發引千鈞”。意思是危險得好像千鈞重量吊在一根頭發絲上。常比喻情況萬分危急。有時也稱“千鈞一發”。
錙(zī)和銖(zhū)均為重量單位名稱?!八腻O一兩,六銖一錙”。即錙為四分之一兩,銖為二十分之一兩。形容人十分吝嗇,一絲一毫也不可放過。比喻氣量狹小,小氣。
銖,古重量單位;寸,長度單位。意思是形容一點一滴的積累。有時也稱“銖積寸累?!?/span>
出自《史記·季布欒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講的是一個諾言值千金之價。比喻說話算數,極言有信。
斤為重量單位名稱。雖然歷代斤的重量從223克至596克有很大差異,但民國推行米制后以五百克為一斤。斤斤計較常指注意小的利害,對無關緊要的事過分計較。
鈞為古重量單位名稱。千鈞即很大的重量,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
斤、兩為重量單位名稱,古以一斤等于十六兩,因此,半斤就等于八兩。比喻彼此一樣,差不多。
刻是時間單位名稱,等于十五分鐘。中國古代以漏壺滴漏計時,壺內裝有漏箭。箭上有一百個刻度,用來計量一晝夜的十二時辰。因此,刻等于十四分鐘二十四秒(60×24÷100),略短于現在的一刻鐘?,F在計時的刻由英語(guarter)音譯而來,由于音相近、時相近,沿用至今。意指時間緊迫,一刻也不容許拖延。
刻為時間單位名稱,表示短時間。比喻時間寶貴,要像珍惜黃金一樣珍惜時間。
分和秒均為時間單位名稱。形容要抓緊時間,一分一秒也不放過。故有爭分奪秒之稱。
年為時間單位名稱,即365天。常指關系重大或關系到長遠利益的計劃、措施或實施。
載即年,指千年才有這么個時機。形容機會極其難得。
日即天。萬機是事務繁多,比喻一天要處理許多事務。
寅、卯是我國農歷紀年紀時,用的“地支”次序。寅年在卯年之前。寅時為三至五時,卯時為五至七時。說的是當年吃了下一年的糧。比喻預先透支了下一年的進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