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產業區域 集聚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時間:2017-08-25
作者:
閱讀:4048
8月24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軟司指導下發布了《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評估報告(2017年)》(以下簡稱《評估報告》)。作為《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頒布后的第一個年度大數據產業評估報告,為我國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和相關產業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評估報告》重點聚焦區域、行業、企業三個層面,通過制定指標體系測算發展指數,剖析發展水平、層次和特點,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賽迪智庫軟件產業研究所所長潘文介紹說,區域大數據發展評估指標主要圍繞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對區域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進行評估,由3個一級指標和10個二級指標構成。行業大數據發展評估指標主要圍繞工業、金融、教育等10個行業對行業大數據發展水平進行評估,由4個一級指標和10個二級指標構成。企業大數據發展評估指標用于評估開展大數據業務的大數據企業發展水平,由基礎畫像、研發創新和市場拓展3個一級指標和8個二級指標構成。
“從產業鏈主要環節、重點行業大數據解決方案、特色細分領域大數據企業等3個大類38個細分領域對國內大數據企業進行全方位的細分與展示更有助于窺探大數據市場生態圖譜全貌。”潘文說。
2016年,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引領產業發展,其所在區域的大數據產業發展總指數在全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總指數的占比高達38.5%。大數據產業區域集聚發展格局逐步形成,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態勢明顯。同時,我國東部、西部、中部、東北四個分區產業發展差異化明顯,東部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最高,占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的44%,西部地區緊隨其后,在全國總指數中占比達到31%。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占比分別為17%和8%。
2016年,我國10個重點行業大數據發展水平差異化明顯,由于行業特點、生產特征、發展需求各有不同,行業大數據發展形成了鮮明的行業特征。各行業大數據發展水平由高至低依次為:金融、政務、交通、電信、商貿、醫療、教育、旅游、工業、農業。同時,我國行業大數據發展從消費端和生產端發展來看,消費端(金融、政務、交通、電信、商貿、醫療、教育、旅游)的大數據發展指數占總體發展指數的89%,生產端(工業、農業)的大數據發展指數占總體發展指數的11%,行業大數據發展正在由消費端向生產端逐漸滲透。尤其是金融、政務大數據發展指數值較為突出,分別占總指數的16%、15%。
2016年,我國大數據企業整體呈現“金字塔”狀的實力分布,從金字塔上層來看,我國大數據企業發展指數高于50的企業數量占比僅為5%。企業基礎畫像指數呈現較為明顯的斜率變化趨勢,可以分為領軍企業、中堅企業、長尾企業。企業技術研發指數呈現“龍頭領先、中小微主體”總體趨勢,技術研發指數超過20的龍頭企業數量占比為6.45%。企業市場拓展指數呈現出“主體平穩、少量突出”的分布格局,我國大數據企業市場拓展指數小于12的企業數量占到92.17%。骨干企業發展仍呈現集聚態勢,80%以上的企業集聚在北京、天津、山東、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福建等東部沿海信息技術產業基礎較好的省市。
“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將迎來‘黃金期’,產業聚集將進一步特色化發展,技術融合創新將更加深入,工業大數據對智能制造的賦能效應將進一步釋放,政務大數據將成為提高政府服務效能的有力支撐,大數據安全和數據跨境流動將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焦點。”潘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