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盡管“共享科研”這個詞最近幾年才搭著共享經濟的順風車引入國內,但在10年前,儀器設備的公共支撐體系已經成為全國很多地方政府和科研機構的題中之議。
經過近8年時間的完善,貴州省儀器公共在線服務平臺2016年年底正式上線。如今,省內20萬元以上的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已經有3800多臺在此平臺入網,通過平臺完成的服務訂單累計近3萬個。貴州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處長何一萍舉例用數字說明了“共享”帶來的實際效果,“以化學與化工學院掃描電鏡為例,進入共享平臺之前,每年的使用基時數600個小時左右。但納入平臺后,每年能達到1200個小時,實際上翻了一番?!?/span>
有人說,“共享經濟”首先通過充分利用“剩余”實現整體效率的提高。從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到2017年10月發布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指出,全面推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完善科研設施與儀器國家網絡管理平臺建設,國家在推動“共享科研”、實現科研資源優化配置方面不遺余力。
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裝備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張紅松表示,經濟價值只是附帶的,共享科研對于他們更重要的是作為現有“課題研究制”的補充,推動建立更有利于科研創新的軟硬件環境,“實際上共享系統更重要的是給大家一個很好的環境,即你有想法不要局限于我有什么就能做什么,創新在競爭,你能使用這樣的條件,別人也能使用,看誰思想更好?!?/span>
有了局部的共享,難免想象全國連成片可能有多宏偉。張紅松說,他希望全國的科研工作者能夠有一個共同的大平臺。在記者的走訪和網絡瀏覽搜索中,跨機構、跨地域、跨領域建立共享機制幾乎成為所有同類共享平臺的共同理想。
在北京市的昌平區,2016年正式開始運營的“人人實驗”是地方國資探索科研儀器共享市場化的一種嘗試,他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很多有科研需求的中小微企業。據介紹,截至目前,平臺的注冊用戶超過5萬人,其中活躍用戶達到1.2萬。北京滿格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仿制藥研發的小型科技企業,因為不用再到處托人找地方排隊做檢測,公司研發人員崔女士對這種共享平臺模式贊不絕口,“重要的是渠道比較多,他們和很多高校的測試中心都有合作,這邊沒有排期的話你可以去另外一個地方,不用等。高校的測試中心老師的技術也很好,費用也比較便宜?!?/span>
據資料,目前有來自4000多家科研服務供應商的超過50萬臺儀器設備通過人人實驗平臺共享。不過,能讓人人實驗“用他來賺錢”的只有大約10%,換言之,用共享平臺去展示儀器信息其實是不賺錢的,用人人實驗副總經理丁佰鎖的話說“只是設備本身的話,空間很小,運營成本卻很高”。他表示,公司80%的營收來自于實驗眾包,“我們稱實驗眾包,是人和設備結合產生的服務。比如一些大型產品整體的環境可靠性實驗,可能做好幾個月,你會發現它的需求不僅是一臺儀器和設備,背后需要一連串的服務。檢測實驗和測試相關的大型服務,是我們營收的大頭?!?/span>
過去一年,人人實驗營收的規模出現了快速增長,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丁佰鎖預計兩年內,公司將實現盈虧平衡。而對于未來的發展,人才的需求成為重要的制約之一。丁佰鎖說:“我們覆蓋了這么多領域,人的能力能不能跟上還未知,而每一個領域里又需要很深入地去扎實研究。我們需要懂科研的互聯網運營人才,其實這是非常高的要求?!?/span>
這還不是最要緊的,要緊的是拓展資源的深度,加強對平臺現有科研設備的掌控能力,而在這方面,丁佰鎖有著和貴州科技部門一樣的煩惱——“利益分配出現問題”。不過互聯網科技讓他看到更多希望,“過去利益分配不均等,關鍵是不透明。學校說扣30%,但是很多漏報不報的,學校對這一塊沒有辦法掌控。只有第三方平臺出現才能把雙方的矛盾解決了,相當于你們對外提供有償服務,統一降低費率。其他下面這些老師覺得學校一旦認可,沒有心理包袱,積極性也會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