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傳華說,譚木匠公司有錢了,我們堅決不買高檔辦公樓,堅決不買豪華別墅小轎車,要把有限的資金花在“一硬一軟”之上:硬是好的設備,軟是能干的人;硬是產品的質量,軟是產品的文化含量。
“我長大以后一直想當詩人、畫家,由于我的天真和浪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幾近餓死街頭,天意不可違,我仍然還是做木匠的命。”
多少企業(yè)家成名后,想方設法遮掩或粉飾自己的過去,而“譚木匠”梳子的老板譚傳華卻在自己的每一個加盟店里,工整地裝裱了這一段家史。對他而言,沒有這些真實的往事,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更沒有現(xiàn)在的“譚木匠”。
四處奔波的辛酸記憶
譚傳華出生在重慶市萬州農村。18歲下河炸魚失掉了右手,人生軌跡自此發(fā)生改變。不過,要強的他很快走出身體殘疾的陰影,跟著從部隊回來的二哥學得一手好畫,并成為一名小學老師。
23歲的時候,戀愛受阻,讀了很多書的他便想去走萬里路,他就帶著父母給的50元錢,在流浪中尋夢,尋找自己的畫家和詩人夢。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流動人口還不是很多,譚傳華成為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盲流”。
輾轉漂泊到昆明的譚傳華第三天給一個年輕人畫了一張像,賺取了2元錢。譚傳華對記者回憶說:“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2元錢。他給了我活下去的希望。而且,我一生有三個重要的2元錢。”
因為右手的殘疾,譚傳華平素習慣于把右手插在褲兜里,他揮舞著左手說,“我的第二個2元錢是我從深圳花2元錢買了一把木梳子,讓我從此做了譚木匠。第三個2元錢,是我做的木梳子,第一次賣時賣了2元錢。這三個2元錢組成了我的創(chuàng)業(yè)史,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
在云南流浪兩年后,在貴州的一場大病讓他最終選擇了回到老家,娶妻生子,繼承了祖上傳下來的職業(yè),做了木匠,開始創(chuàng)業(yè)。
“當時三十幾個工人都不知道梳子怎么做,用半年時間研究,終于做了出來。”譚傳華的第一批產品出廠了,拿到市場上整整一天的時間,他的4個業(yè)務員喊破了嗓子,卻只賣掉了一把2元錢的梳子。這2元錢,譚傳華說是他人生中重要的2元錢,是這份事業(yè)的第一步。
“譚木匠”的出奇制勝
1995年,譚傳華正式注冊“譚木匠”梳子商標。經歷過艱難的推銷之旅,燒過價值30萬元的不合格產品,搞過無數次技術改革,創(chuàng)辦過《快樂的譚木匠》宣傳漫畫報……1997年,譚傳華的小木梳終于獲得了較好的市場知名度。就在他磨刀霍霍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一個意外的難關擋在了面前:由于沒有固定資產作抵押,銀行不愿意貸款給這個靠生產小梳子為生的小企業(yè),譚傳華后繼乏力。
這是當時中國所有中小民營企業(yè)面臨的共同成長難題。1997年8月19日,對銀行苦苦哀求沒有結果的譚傳華憤怒了,在重慶一家報紙上打出整版廣告: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招聘銀行。在當時的中國,民營企業(yè)招聘銀行是一件國內外轟動的稀奇事,全國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體蜂擁而至,爭相報道“譚木匠招聘銀行現(xiàn)象”,并隨后在金融界、企業(yè)界引發(fā)了一系列關于“銀、企關系”的大討論。
譚傳華終于獲得了銀行的支持,“譚木匠”的知名度也空前高漲。但市場似乎并不給這個“第一品牌”面子。此刻“譚木匠”的銷售模式主要依靠商場鋪點。然而,“譚木匠”出名之后,其他木梳企業(yè)也開始蘇醒,商場終端競爭激烈起來。
特許經營快速發(fā)展
就在譚傳華發(fā)現(xiàn)商場這條路不僅走得慢,而且有日益走下坡路趨勢的時候,他無意中嘗試建起來的幾個專賣店,營業(yè)額卻節(jié)節(jié)飆升。與其深陷于商場肉搏,不如另辟一條蹊徑,在專賣店上做文章。譚傳華立即請來當時大名鼎鼎的“余明陽專家團”,為公司導入CIS。這一導入,譚傳華“斗膽”花去了當年三分之一的利潤。同時他重新規(guī)劃企業(yè)戰(zhàn)略,撤出各地商場柜臺,將商業(yè)模式轉向專賣店連鎖加盟的方向。
1998年3月7日,“譚木匠”與第一家加盟連鎖店簽約,從此開始了特許經營的發(fā)展之路。特許加盟令譚木匠公司走上了產銷可控、渠道可控、品牌可控的長遠發(fā)展道路。
到2000年初,“譚木匠”專賣店已星羅棋布地開了接近100家。然而就在這年春天,專賣店加盟速度驟降,各地加盟商開始有了抱怨。抱怨的核心是效益:其一,由于產品單一,風格單一,顧客來到店里的選擇并不多;其二,譚木匠梳子價格很高,但針對高品位高消費群體的品牌附加值并沒有做足;其三,梳子雖好,店堂裝修卻很一般,常常埋沒于商街而吸引不了眼球。其結果,是各地加盟店生意平平淡淡,利潤勉勉強強,投資回報率不高,有的甚至虧損倒閉。
這其實是中國所有連鎖加盟企業(yè)都必須遭遇的一道坎,能否邁過這道坎,既要看企業(yè)家的能力,也要看企業(yè)家的態(tài)度。譚傳華能力出眾而態(tài)度堅決,他說,譚木匠公司有錢了,我們堅決不買高檔辦公樓,堅決不買豪華別墅小轎車,要把有限的資金花在“一硬一軟”之上:硬是好的設備,軟是能干的人;硬是產品的質量,軟是產品的文化含量。
花了一大筆錢,在絕對一流的“能干人”幫助下,譚木匠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基調的新店面設計方案很快拿了出來。自己試裝了一個店,大獲成功,銷售額比老店竟多了一倍有余。
新的店面設計古樸、典雅,充滿個性和傳統(tǒng)文化氣息,充分展示了“譚木匠,手工造”的悠久韻味,大大提升了譚木匠梳子的品牌文化含量。推出之后,立即在行業(yè)內外引起了轟動,高價位的木梳因文化含量的烘托,也似乎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了。口口相傳之下,2000年底,要求加入“譚木匠”特許經營網絡的人數是1999年的幾倍之多。
2001年,創(chuàng)業(yè)不到8年的譚木匠公司有了成為“百年老店”的雛形。
“其實從第一家連鎖店建立到現(xiàn)在,我一直在和‘浮躁’較勁。大家都想一舉成名,比比皆是的就是浮躁。對這個問題,我一直在做疏導,我堅持的東西就是———誠實。”
做了十幾年梳子,至今還沒有一把讓譚傳華完全滿意。“所以我的梳子還要繼續(xù)做下去,我要做全球最好的梳子。”譚木匠的志向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