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傳感器技術將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
時間:2017-06-28
作者:
閱讀:4289
日前,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我國首部遙感監測綠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報告(2016)”。報告聚焦中國的土地利用、植被狀況、水資源與水環境等熱點問題。
遙感技術作為目前人類快速實現全球或大區域對地觀測的唯一手段,在環境監測過程中有其他技術都不能替換的獨特作用和特點,能夠為國家環境生態保護與建設提供決策的科學依據。在遙感監測技術的運用中,針對于工業廢水污染及水體熱污染,通常利用熱紅外傳感器進行探測,其圖像可顯示出熱污染排放、流向和溫度分布的情形;針對于海洋污染,衛星遙感可實現高精度、大范圍、全天候的污染監測,利用衛星上的可見光/多光譜輻射傳感器,獲得油膜厚度、污染油種類等多種數據。可以看出,在遙感監測中,各類傳感器是關鍵的基礎器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精度遙感數據要求正不斷提高,這促進了高性能新型傳感器研發水平的提升。
不僅是遙感監測領域,在工業自動化、現代測試技術、物聯網等多個應用領域中,傳感器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據統計,傳感器技術在環境保護領域中的應用比例占10%,工業測量與控制領域占18.1%,而這些領域都是國家正重點扶持的產業。
據專家預測,傳感器未來五年總產量將超萬億只。可以預見,未來傳感器技術將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
世界各國也都將傳感器技術作為本世紀重點技術加以發展。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傳感器技術得到了革命性發展。據統計,目前我國傳感器企業多達2000余家,行業產值正以每年10%至15%的速率增長。但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的傳感器技術的創新能力和開發能力仍較為落后。制造工藝及設備的落后,導致產品的質量及穩定性較差,許多高性能傳感器仍依賴于進口。而企業的創新能力及自主開發水平滯后于國外,則導致我國擁有自主開發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不多,同時,在科研方面投入的資金不夠,使得科研設備較為落后,制約了高精技術的突破。
為促進我國傳感器產業發展,國家建立了多個傳感器研究中心及重點實驗室,在廣泛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下,推動產業自主知識產權發展。組織相關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共同參與研發,協同攻關,占領技術高地,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提升自主知識產權程度。
如今,傳感器技術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點,遙感監測、工業自動化、物聯網等多個領域中的傳感器的年需增長量也正不斷上升。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市場,我國傳感器企業需直面挑戰,加強新型傳感器的自主研發,同時加速現有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提高國產品牌的全球市場占有率,推動產業進入發展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