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科研經費“緋聞”爭議 儀器事業需要均衡發展
時間:2017-08-31
作者:
閱讀:3952
在國家大力深化改革,推進經濟產業轉型之際,有一些企業懷揣熱血與激情在未知的領域不斷精進。阿里巴巴無疑走在時代的最前列,率先邁進電子商務領域,由此駑箭離弦帶動著中國經濟產業全新的騰飛。
然而當人們還在驚嘆其為社會帶來的“顛覆式”創新之時,網上食品、醫藥品、生活日常消費品造假事件一波接一波,為互聯網購物市場打上了良心的“拷問”。究其背后的原因,這反映了電子商務產業面臨嚴峻的價值觀問題,是對經濟效益追求把握不準確的發展問題。誠然,良好的運營方式會促進生產力高速提升,而不恰當的、不科學的取巧盈利策略則直接導致經濟市場備受質疑。
以此類推,正如硬幣有正反面之分,在科研界,經費問題同樣面臨“硬幣”困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大多數國家在強國之路上都極為重視對科研的經費投入。如何給科研創新更大的資金扶持,如何切實幫助企業主體謀發展,如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這些是國家發展過程中必須亟待解決的問題之重。而一定程度上合理地把握科研經費的投入使用將直接受益科學儀器產業的蓬勃發展。
科研經費往往是由政府、企業、基金會等通過一定方式篩選來分配,用于解決特定的科學和技術問題而支出的費用的概稱。近兩年,可以發現國務院教育部頒布了不少文件聚焦經費松綁政策、經費制度改革。不斷完善科研工作者兼職兼薪管理制度、科研財務助理制度,鼓勵科研工作者不斷創新、重視創新、合理創新,運用全社會優質資源,在儀器配備、人才匯聚、企業合作等多方面力求圖推動科研技術突破性發展、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和科技成果轉化。
但在同一時期里,關于科研人員在承擔科研項目期間貪污犯罪的指控和審判,卻不在少數。防止并治理科研經費使用中腐敗行為,規范科研經費合理使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已成為作風建設需長期堅持的一項工作事項。
盡管我國研發經費屢創新高,成績斐然,但不容忽視的是,無論是投入結構還是研發投入規模,相對于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客觀要求,相對于培育經濟發展新方式的迫切需求,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在系列科研儀器重大專項、相關基金項目經費下達之時,確保不將科研經費“管死”的前提下,針對具體科研項目嚴格實施相關考核制度,防堵漏洞,斬斷謀利渠道,讓科研經費每一筆都用在刀刃上。給予科技研發足夠的“凈化”空間,除體制完善之外,還需有正確的榮辱觀、社會責任感。防微杜漸,讓科研經費釋放應存在的價值是表面,守住科技創新發展的正確之道才是核心。